焦作市福利院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市民政局,2010年5月加挂焦作市老年公寓牌子,是焦作市唯一一所由政府兴办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主要任务是为收养的“城市特困人员提供生活起居、医疗护理、康复特... 更多

2004年2月 市级文明单位

2004年3月 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11月 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2006年3月 消防先进单位

2006年3月 焦作市巾帼文明岗

2006年12月 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2007年3月 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3月 河南省一级福利院

2007年8月 焦作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10月 省级文明单位

2008年12月 河南省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基层窗口单位

2008年12月 焦作市市直事业单位法人信用A级单位

2009年2月 全市民政系统群众满意窗口单位

2010年2月 全市民政系统群众满意窗口单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颗爱心,绽放八千笑脸

时间:2015-09-10来源:本站作者:Author

—— 记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副院长、唇腭裂治疗专家张景霞

国际大型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微笑列车”基金会评价,她是该项目实施国家中主刀手术最多的医生。

国内大型慈善医疗救助项目“重生行动”项目组认为,她是该项目全国定点医院中主刀手术最多的医生。

中华口腔医学会唇腭裂学组称, 她是全世界唇腭裂免费矫治手术做得最多的医生。

八年来, 她 8000 余次走上手术台, 换来的是国内 20 多个省份8000 多个唇腭裂患儿告别残缺的面庞,迎来人生新的笑容。

她,就是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副院长、唇腭裂治疗专家张景霞。

 

“微笑手术”我来做

 

“五官正常的人很难感受到唇腭裂患者那种羞于见人的内心痛楚。 唇腭裂要不了一个人的命, 却能毁掉人的一生。 ”五官科专业毕业的张景霞,深知唇腭裂患者及其亲属在人前抬不起头的窘况。

上 世纪 90 年代,国际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微笑列车”驶向中国。“微笑列车” 用爱的汽笛向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儿鸣响了免费矫治的福音。 2005 年年 初,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被列入“微笑列车”项目定点医院。张景霞为此兴奋不已,她向院领导申请,要求调到唇腭裂治疗中心工作。从来没有做过唇腭裂手术的张 景霞被派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为了在半年的进修时间内学有所成,张景霞把晚上当成白天用。 她每天 7时前就来到病房, 在带教医生查房前给所有术 后病人换药, 然后跟着老师进手术室。看完老师的手术,她又去看别人的手术, 直到当天所有手术全部结束。通常,她走出手术室时已是傍晚时分。 晚上,是 她写病例的时间,往往离开病房已是半夜。切开与缝合是手术的基本功,尤其颌面部的手术要求切口精准、 缝合精细。为此,张景霞每天早上到附近的菜市场买来 带皮猪肉, 晚上回到宿舍后在猪皮上练习切开与缝合。 进修 3个月时, 她开始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执刀做手术;进修 4 个月时,她开始做唇腭裂手术; 进修结束时,她已能独立完成唇腭裂手术, 而与她同来的别的医院的进修医生, 很多人连手术刀还没拿过。

 

把“微笑列车”开出极速

 

“微笑列车”项目实施后,大量患儿入院,至 2006 年时,医院每天的唇腭裂手术量达十几台。 作为科室里唯一经过正规进修的医生, 张景霞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大梁。

每 天 7 时 30 分开始查房,8 时 30 分进入手术室,夜幕垂落时才离开医院。 张景霞通常每天要做 6~8 台手术, 多时能做 10 台。午饭 时间从没准点儿,在下午的手术间隙补吃午饭就成了常事。 当初,医院里还没食堂,有时太晚,外卖送饭的都下了班, 这时一包方便面就成了她的午饭。许多时 候,劳累过度加上时间过点儿,她连饭都不想吃了。

一天,一台手术做到 13 时许,张景霞又累又饿, 眼前一黑, 昏倒在手术台旁。旁边的医护人员急忙把她抬到病房里,给这位 “病人” 输上了液。 一瓶葡萄糖输完后, 这位 “病人” 又变成了医生走上了手术台。

超 负荷工作,让人到中年的张景霞时常出现健康透支的情况。 一次,她连续数日高烧 39.8 摄氏度, 却仍坚持在手术台旁。 院领导“命令”她作检查,这 才知道自己得了大叶性肺炎。 本该休息治疗,可她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医院输液,为的是赶到上班前输完液,不耽误查房、手术,晚上下班后,再接着输液。期间, 她没有休息过一天。

2006 年, 该院所做的唇腭裂矫治手术由上年度的 100 多例增加到 1000 多例,手术数量位居全国“微笑列车”定点医院前列。 2007 年,该院实施唇腭裂 免费矫治手术 2605 例, 而由张景霞主刀完成的手术多达 1300 余例。这一年,该院所做的唇腭裂免费矫治手术数量位居 “微笑列车”项目 在 70 多个国家所设定点医院的首位,创世界各类医院该病种年度单项手术之最。

2008 年, 又 一个针对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开展免费手术矫治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重生行动”在全国启动。 当年,张景霞所在医院被列为“重生行动”河南省唇腭裂治疗中 心。 由此,她的工作负荷再度提高。至 2013 年年底,由张景霞主刀的唇腭裂矫治手术已达 8100 多例。

 

挑战:敢向禁区要“笑脸”

 

“多做一台手术,就能多给一名患儿带来新的人生,就能多给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对于合并其他疾病而被别的医院拒绝手术的患儿,我们绝不轻易说‘不’。”张景霞说。

一个来自洛阳的 4 岁女孩,因双侧唇腭裂,在刚出生时就被遗弃。 养父母捡到她后,在为其求医过程中先后被 4 家医院拒绝收治,原因是这个女孩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被列为手术禁忌症。

2008 年的一天, 这个女孩住进了张景霞主管的病房。由于屡次被拒,这次患儿的养父母隐瞒了孩子有心脏病的情况。可是,孩子的真实病情瞒不过张景霞的眼睛。养父母看到张景霞查出了孩子心脏有问题时,扑通一声双双跪下,哀求张景霞不要再把孩子推出医院。

张 景霞召集相关科室医生会诊,结果大家都劝她不要冒险。 张景霞不甘心,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只要心脏代偿功能在正常范围内,都可以实施手术。 经过 检查, 孩子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手术条件。于是,张景霞请示院长后,又说服了麻醉医生,终于把患儿推上了手术台。如今,女孩已经绽放出了正常人的笑脸。

同 样, 因重度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小姑娘赵全丽在出生几天后就成了弃婴。 汝阳市山区一户姓赵的人家收养了她。 唇腭裂影响正常进食,小全丽营养不良、 发育迟缓。 要让这朵幼小的生命之花不再凋谢, 就要先为其做唇腭裂矫治手术, 待其营养恢复后再做心脏手术。 可是, 前来中国坐诊的 “微笑列 车” 美国专家也因风险过大而将其列在不宜手术之列。

张 景霞接诊时没有劝走前来求治的小全丽一家人。 她召集内科、外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医生多次会诊, 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急措施研究了一遍又一 遍, 最终决定对小全丽实施手术。为了减少全身麻醉对心脏的副作用,张景霞分秒必争缩短手术时间。 40 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 比平时手术缩短了一半 时间。

 

用爱滋润“重生”的笑脸

 

“手术既要做得多,又要做得精,决不能让先天不幸的患儿们遭受二次不幸。”张景霞把“精益求精”落实到每一个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她要让搭上“微笑列车”的患儿绽放出人生新的笑脸。

唇腭裂矫治手术的标准是既要功能恢复, 又要形态美观。 唇腭裂修复要达到唇峰、唇珠、人中、红唇厚度、白唇高低等与正常人的解剖形态相一致。因此,张景霞对每一个患儿都要做到术前设计、术中再设计,精细完成黏膜层、肌肉层、皮肤层的各层缝合。

“唇 线流畅、红唇饱满、唇部解剖标志明显,手术效果几近完美。”“微笑列车”专家学术研讨会在该院召开期间,国内唇腭裂手术顶级专家、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唇腭 裂治疗中心主任王国民随机查看了几位术后患儿后,对张景霞连连称赞。“微笑列车”基金会向她发出了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的邀请。

2009 年春季,“重生行动”项目专家组专程来该院进行手术考评。在全程观看了张景霞的手术过程后,国内唇腭裂手术鼻祖、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邓典智评价:“手术技术特别娴熟,手术效果特别满意。 ”

在 家庭和患者的天平上, 后者在张景霞的心里分量更重。 2013 年 9 月的一天午夜,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个出生 5 个月的唇腭裂术后婴儿发生抽 搐,病情危机。她匆忙出门打的直奔医院,这一去,她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 4 天 3 夜,直到患儿病情稳定,她才走出病房。

手 术不是治疗的全部,张景霞用爱使唇腭裂患儿身心得到康复。 很多唇腭裂患儿因家庭困难而营养不良、体质较差。为了让患儿在术后得到良好恢复, 她常常在家 里炖好鸡汤带到病房。 来自原阳县偏远农村的患儿张双双,父亲去世,母亲患精神病,前来住院的她没人陪护。张景霞对这孩子是既当医生又当家长。患儿进行唇 裂二期整形,上下唇缝合时间达 20 天,这期间她只能从嘴角靠一个管子吸食东西。于是,张景霞一连 20 天把鸡汤、牛奶、米汁等食物送到孩子病床前。 拆线后,孩子叫张景霞“妈妈”。